土壤修复:上下求索,其路漫漫
来源:原创
编辑:富生源
时间:2016-07-18 16:12
点击:次
当今由于土壤污染问题愈演愈烈,所以土壤修复工作也刻不容缓。目前,最常见的土壤修复技术有物理修复、化学修复、生物修复等,它们的修复思路都是将土壤污染物转化为毒性较低或无毒的物质,或阻断其在生态系统中的转移路线。
土壤修复更常见的分类方法是根据对污染物的处置方式来划分的。在污染现场就地进行治理的,称为原位修复;将污染土壤挖掘、转移、集中治理,之后再运回原处的修复方法,则为异位修复。原位修复可以对深层污染进行修复,且无需破坏原有土壤结构,是更为理想化的修复方法。
土壤污染修复代价巨大。以发生过痛痛病的日本神通川流域的土壤治理为例,为治理863公顷的镉污染土地,日本采用了名为“客土法”的土壤修复技术,这是一种物理修复方法,简而言之,就是将污染土壤深埋到植物根系无法触及的地方,并用新土覆盖。这是土壤修复手段中较为简便的一种,即便如此,日本也花费了33年时间,耗资407亿日元。不过,这场持久战的结果是令人欣喜的,治理后当地又可以生产出近乎自然本底值(0.08-0.10毫克/千克)的大米。
在中国,人们也在土壤修复之路上努力探索。有人提出种植绿肥来控制农田中重金属超标的局面。然而绿肥生长的固氮过程本身就伴随着土壤酸化,因此,绿肥对重金属的吸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意味着对土壤重金属的活化,且绿肥回田腐烂后形成的不是能增加重金属吸附量的高分子有机质,而是低分子的有机酸,这同样促进了土壤中重金属的活化。
通过添加土壤调理剂来降低作物中的重金属含量,也颇有难度。决定作物吸收重金属数量的不仅是根-土界面数毫米这个区间(即根际环境)的土壤性质,根系分泌的有机物、微生物的大量繁殖、根际环境中的各种离子的组成、根系对阴阳离子吸收不平衡引起的酸碱度的变化、根系泌氧与否导致的氧化还原电位的变化等因素都会影响作物的重金属吸收。农田修复的复杂性使得这一方法的效果并不能尽如人意。
土壤污染防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土壤污染立法、土壤治理标准的完善、土壤修复技术的发展、土壤修复行业的成熟等问题。所以说我国土壤污染修复事业征程尚漫漫,任重而道远。
以上内容由富生源环保小编为您提供,希望对同行业的朋友们有所帮助!广州富生源环保工程有限公司专业从事环保事业10余年,欢迎新老客户莅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