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土十条”的出台,土壤污染防治战役将正式揭幕,土壤修复工作的推进速度以及地域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建设用地、农业用地修复有望率先启动,因此,土壤修复的市场空间将逐步打开。
从企业参与土壤修复项目的操作模式来看,目前主要有EPC模式、BOT模式与土壤修复PPP创新模式:“岳塘模式”三种。与三种不同的土壤修复项目分配方式相比,分别对应着三种不同的盈利模式。下面富生源环保小编就带您一起来了解我国土壤修复行业盈利模式分析。
(1) EPC模式,即工程总承包模式。地方政府或者污染企业将整个项目承包给治理企业,由治理企业提供从前期调查评估到后期修复工程实施的整体服务。
EPC模式优势在于项目运营周期较短,风险小,企业一次性获得收益;劣势在于项目外包后,修复成本由政府承担,同时资金数额受到限制。
EPC盈利模式流程
(2)BOT模式,即建设—运营—转让模式。政府将一个污染场地修复项目分成几个标的,针对各个标的展开招标,中标企业成立项目公司,并以此公司为主体进行融资并实施项目。项目修复完成后,公司在特许经营期内经营管理项目,从而获得营业收入。待特许经营期结束,将项目转让给政府。
BOT项目模式的优势在于解决了资金的来源难题,便于项目融资,土壤修复成本在政府与企业之间分摊;劣势在于项目运行经营时间较长,对土壤修复企业的风险控制额融资能力提出高要求。
BOT模式流程图
(3)土壤修复PPP创新模式:“岳塘模式”:集团与政府签订PPP或者土地开发协议,上市公司从集团公司手中获取工程项目。
“岳塘模式”优势在于充分发挥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作用,调动了企业在资金投入、技术研发等方面的积极性,解决了土壤污染治理投入大而少有产出的难题,但是对治理企业规模有一定要求。
“岳塘模式”流程图